这篇文章纯粹算我个人的吐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之前在糖果屋的博客交流群里我也讲过,只要有十篇实用性强的文章,并且乐于解答问题就能当管理员。抛开十篇到底算多还是算少这点不谈,就来讲讲什么是实用性强的文章。

实用主义这个说法从我的见解来看,和那句”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一篇文章,如果看完后能够学到东西,能够把文章里涉及到的内容活用在生活中,写作中,或者编程中,那么毫无疑问可以说他是实用性强的。

拿我自己做一个例子,糖果屋的博文有六个分类,其中泡泡糖基本就是我的随笔日记,估计除了我自己和身边的几个要好的朋友以外,没谁会乐意多看两眼,可以定义为没有实用性。然后剩下的五个分类里,最值得说的应该是糖葫芦分类了,里面都是关于博客美化优化的教程。那么他们都是实用性强的吗?

事实上在我的内心期望里,大部分美化魔改教程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写的太白话了,任何一个足够细心的人,只需要跟着教程里的步骤新建文件,复制代码,打开终端,输入指令,然后就能复现。

诚然,这让很多零基础的读者也能享受到魔改的乐趣,但是呢,因为太浅显了,以至于不会有人去思考,不会去变通。比如因为版本更新以后,主题作者改动了引入的格式写法,旧版的写法就不适用了。怎么办?如果是了解开发流程的读者的话,肯定直接打开了index.pug或者layout.pug,比对一下写法的区别,直接改动一下写法细节就完事了。但是不了解开发过程的,就只能看着教程推荐版本和当前主题版本干瞪眼,犹豫着要不要升级主题,该不该降级主题。

另一个直观反应就是,看过我的教程的萌新小白通常会变得非常谨慎,配置项该不该写,该怎么写,敲什么指令,建什么文件都要问上一遍,这点其实和我一开始接触Hexo的时候一模一样,不厌其烦的去问楠皮我的大学室友,可以说是我的偶像或者良师益友了然后被赶走…………这很不好(指不厌其烦的问)。没有在bug堆里摸爬滚打过,凡事都想着一条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反应在软件中,就有很多解释,例如80%的缺陷是由20%的构件引起的,说明软件缺陷主要集中在一小部分的构件上。的存在决定了bug必然无法规避且藏在各种细节中。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读者私聊提问我一些已经被我反复回答过好多次的问题,无奈之下也曾关闭过一阵子的临时会话。

并不是说不愿意去解答,事实上我很享受这种解答的过程,因为知识不是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的,而且解答完成后能充分满足我好为人师的成就感。但是我大部分的美化教程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拔苗助长。解答过程固然能帮他们过了这个坎,但是很难说真的能让他们在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真正在教程中有启发并自己尝试着魔改的,大都是本就有一定编程基础的读者。

也因此,我期望能够让读者在问题得到解答后,能够帮着将来提问相同问题的人解答一次。用一位群友的话来说就是“传递这份爱”吧2333。

当然,矛盾之处也在于此,我一方面觉得太白话的教程拔苗助长,另一方面却又乐此不疲的写着这种形式的教程,甚至于期望其他人也能写一样的文章。因为我在接触新领域的时候,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白啊。如果让我在一篇肯定能让我复现效果的文章和一篇未必能复现但能学到知识的文章中选择一篇来读,毫无疑问是选前者的。然后呢,实用性的定义又被刷新了……用不了的知识只能被束之高阁,没有系统梳理的学习分支线只是在浪费精力。

综上,咱就尽量一边授人以鱼,一边授人以渔吧,两手抓总没问题了吧。我既告诉读者怎么配置外挂标签,又告诉他们怎么自己写外挂标签,既把魔改方案整成懒人NPM插件,又告诉他们怎么编写插件。虽说到时候真能学进去并且活用的可能只占一小部分,但是至少有人能学会了嘛。20%的读者学进去了再造福剩下80%的读者,二八定律偶尔也能这么解释吧。